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别了语文课教案范文(22篇)

别了语文课教案范文(22篇)

时间:2023-12-22 00:54:31 作者:ZS文王

教学工作计划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来进行个性化设计。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时常用的软件和应用。

语文课教案

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

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

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china”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你了解青花瓷吗?(交流课前阅读的相关资料。阅读课后的“学习链接”。)。

2.歌曲里头有一句歌词是“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到底这传世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

(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给课文分段。

3.轻声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把生字读准。指名读生词。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两鬓班白:鬓脸旁边靠近耳朵的头发。头发已经花白了。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荀子·劝学》中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反义词有:半途而废;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嬉戏:游戏;玩耍。

瑕疵:微小的缺点。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注意“沓”不要写成“踏”。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窥破: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中察看。暗中看出来或觉察明白了。

郑重其事:郑重,严肃认真。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一点儿也不马虎、不敷衍。

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

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也作“顿开茅塞”。

3.齐读课文,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找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一起琢磨!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听写生词。

回忆课文的条理。

(一)研读“默默期盼”

2.交流。

(1)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

(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3.齐读第三小节。

(二)研读“苦苦寻觅”

1.默读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

(1)“我”怎样寻觅“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

(3)研究父亲不同表现的原因。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交流。

(1)理解第五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12——16)自然段为第三层,写“我”自制青花,父亲看到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父亲眼中的“完美”,是青花瓷器艺人一代代的“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3.齐读第二部分。

4.小结: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1.读一读。

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唱歌。

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语文课教案

精读课文:

21、《古诗三首》。

22、《寓言二则》。

23、《西门豹》。

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了解西门豹的智慧与才干,理解预言讽喻的意思,了解神话故事中的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

本单元要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每篇课文的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

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了解西门豹的智慧与才干,理解预言讽喻的意思,了解神话故事中的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

本单元要培养学生用指定的词语造句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力,背诵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了课文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的能力;

培养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的能力。以前学生都接触过,此单元需要继续学习,掌握方法。

学生已经能用普通话正确的朗读课文,但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还需要练习。已经掌握了把课文分成几部分的方法,但还要多练习。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但字词方面上比较多,还应交给学生方法。

语文课教案

1.让学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学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2.学写铅笔字,认识“走之底”的写法。

投影片。

一、教学第三题

1.你们喜欢体育比赛吗?是什么?你们喜欢哪些体育明星呢?

2.带来照片吗?我们班今天就来搞个“小小体育窗”的展览,把你们带来的照片贴在展览板上,再介绍一下。

3.谁来当当这次展览的`主持人呢?

4.自己在下面可以准备一下,同座位可以相互说说,补充一下。

5.请班上能力强的一位学学生上来当主持人,在他的穿针引线下,学学生依次上来介绍,老师学生共同评议。

6.老师总结。

二、教学第四题

1.指名读题。

2.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3.那么怎么写好走之儿呢?可发认真观察一下。

4.老师讲解“走之儿”怎么写好。

5.老师范写学生字,学生描红、仿写。

6.反馈检查。

语文课教案

知识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技能目标: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情感目标: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1、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1)熟读古诗。

(2)理解诗意。

(3)想象意境。

(4)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6、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语文课教案

1、认识9个生字,会写文、得、快、法、相、和、亮等字,学习部首禾,积累云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从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启发:留心观察勤于动脑

教学方法: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1、布置学生观察夜晚的景色。

2、生字词语卡片。课文的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回去认真观察夜晚的天空了吗?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反馈自己观察的结果)

2、导读:有一群小朋友,他们也认真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还发现了月亮和云彩的秘密呢!(教师板书课题)

3、出示生字亮和彩,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强调彩的读音)

4、指导读课题,特别是轻声词语月亮和云彩。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注意教师的停顿以及情感表现。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

3、全班齐读,反馈读的情况。

4、教师适当地评价。

5,指名读,其他同学圈出生字新词。

6、反馈图画生字新词的情况。

7、学生自由读拼音。认读生字。

8、指名读,学生评议,教师再强调。

9、用生字进行组词说句练习。

10、游戏:运用摘云彩和月亮的方式,检查熟读生字新词的`情况。

11、再读课文,读文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教师导读:同学们,大勇和小文等几个小朋友发现了月亮和云彩的什么秘密呢?请你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2、学生自由反馈。

(1)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2)大勇发现月亮比云彩跑得快。

(3)小文发现云彩比月亮跑得快。

3、品读,理解。

(1)教师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像月亮在云彩里穿行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云彩和月亮的图片,请学生演示一会儿暗,一会儿明,帮助理解穿行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3)请学生试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4)教师导读,看着月亮在云彩里穿行,大勇说:。

(5)讨论,小朋友们相信大勇的话吗?说出你的理由。

(6)集体交流。(理解相信)

(7)教师导读:可是小文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

(8)大伙一开始相信小文的话吗?(不相信)

(9)不相信,会露出怎样的表情或是说什么?(指名上台表演,并说一说。)

(10)小朋友们,如果小朋友们不相信你,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怎么做呢?

(11)小文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读课文4、5自然段。

4、了解判断云彩、月亮谁快的方法。

(1)小文是怎么做的?(指名读一读,教师出示图片:树杈。)

(2)结果,大家发现了什么?(指名反馈)

(3)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

(4)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一读。

李小文是对的,云彩确实比月亮跑得快。

(5)引导理解确实。

(6)如果你们是那几个小朋友,会怎么夸小文呢?(学生发挥想像自由地说一说)

四、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出不向的角色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1、出示含有生字的五角星卡片。学生认读并带读。(出色完成任务的送颗五角星给她(他))。

2、大家齐读生字。

3、用生字口头组词。

4、教师出示词语:云彩、穿行、树杈,大家一起读一读。

5、用这些词说句。

二、反馈观察情况,总结全文

1、学生自由反馈用小文的办法观察云彩和月亮的情况。

3、教师总结,李小文真是一个观察认真,又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三、扩展延伸

1、教师导言,激发兴趣:我了解到,上节课的课后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仅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还收集了许多关于云彩和月亮的知识或故事呢!

2、学生自由反馈收集到的资料。

四、角色朗读,背诵课文

1、教师提出角色朗读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分配,自由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反馈角色朗读的情况,组间互相评议。

3、学生推荐各组的优秀学生,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

4、熟读成诵。

五、指导写字

1、教师出示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2、大家一起读一读。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集体反馈,强调注意点。

5、认识部首禾并指导书写。

(1)区别禾与禾,说说变化,强调要点。

(2)学生跟着教师写一写。

(3)展示部分作业,进一步规范禾部的书写。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6、学生写生字,教师巡视辅导。

7、集体评议作业。

语文课教案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14个生字,写好8个生字。培养学生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踢毽子的乐趣,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8个生字词,渗透性识字。

教学方法: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具准备:课件、挂图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找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3、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美妙飞舞开始练习陌生经常熟悉不久

4、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

3、理解

(1)毽子在老师脚上听不听话?你是怎样知道的?

(2)我们刚开始踢时,毽子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这样?

(3)听了老师的话,我是怎样做的?结果呢?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有感情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组开火车读课文。

2、有感情朗读全文。

3、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4、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5、开火车进行扩词。

6、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7、出示词语花篮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到花篮中。

(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三、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

(1)独体结构:久生先

(2)左右结构:低话听她师

3、学生书空。

4、教师板演示范。

5、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书写展示、评议。

15、毽子变乖了

开始:一点儿也不听话(陌生)

每天都抽时间玩

不久:变乖了(熟悉)

语文课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词,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运动。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同时认识2个偏旁部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世课文插图2)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对,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足球的自我介绍。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要求:边读边画小节号、生字词,把生字字音读准。

3、再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4、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生字词

(1)自己读读词语,哪些生字的字音值得注意?

(2)正音:庆、功、皇、门、祝。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出示:我出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国,那个时候/只有皇帝过生日/才用我来庆祝。

(1)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你是怎样停顿的?

(2)指导读句子

6、文中还有长句,用老师的方法来读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

8、齐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示字旁、巾字底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4、反馈:检查运、带的笔顺。

5、指导写字:纪、带。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纪、祝扩词。

二、新授

1、自读第一自然段。

(1)读换后,你知道了什么?

(2)年纪一大把喽是什么意思?

(3)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

2、自读第二自然段。

(1)为什么足球的年纪一大把呢?

(2)谁通过查资料知道:足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3)足球那么风行全世界,原来可是我国的.祖先发明的,你想说什么?

有感情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2)你能感受到足球是最流行的运动吗?说说看。

(3)为什么足球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呢?

(多媒体显示:20xx年10月7日,我国男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举国欢腾的场面。)

4、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1、指名读得最好的几个同学读课文。

2、你能做个足球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同桌互相介绍。

3、指名介绍,评析。

板书设计:历史长

17、我叫足球

给别人带来欢乐

教学后记:1、有部分学生还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本课,懂得了足球的意义所在。了解更多的有关足球的知识。

语文课教案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认识14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8个生字。

4、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角色感情。

教学重点:多种方法识记汉字,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生字卡片、幻灯片。

教学课时:三节。

教学内容:初步了解课文,认识一二类生字。

1、老师出示标点符号认读。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朗读课题,提出思考问题。

(一)老师的课文:这篇课文写的什么内容?

(二)学生简略回答问题,相互补充。

要求:

1、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方设法解决。

2、一边读一遍画出二类生字。

1、认读二类生字。

2、分析一类生字:

考:上下考试考场考卷中考高考。

略:左右简略省略号忽略(字音)。

拄:左右形声字形近字:柱住注驻。

与手有关拄拐棍。

重:翘舍音多音字重要重视轻重。

弓:象形字弓箭拉弓弹弓。

引:左右引路指引引导。

芝:翘舍音,上下芝麻灵芝。

章;上中下文章章法规章章节。

1、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

2、自读课文:画出自然段。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

1、认读生字卡片。

2、组词扩词,说话。

1、指名朗读课文:想象都哪些标点符号进行争吵?

2、第1段:说说感叹号、小问号、小顿号长得什么样?

3、第2、3、4、5、6段:都谁发了言,怎样说的?

4、第7段: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谁发表了意见?

1、分角色朗读。

2、小组编课本剧。

标点符号听了书的意见后,他们会怎样做。

作业:将课文内容将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内容:活动与练习。

教学过程:

认读生字。

分角色读课文。

文章反驳美妙蹦跳。

不可开交断断续续。

1、在书中找找有哪些标点符号?都长得什么样?叫什么?

2、不认识,想办法。

3、说说你与标点符号的故事。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半亩地大的水塘宛如一面镜子,天上的亮光和云彩的影子都清晰地照入镜子中。如果要问它为什么能够这样清亮,这是因为源头有清新流动的水不断流入的缘故。)。

五、作业: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感叹号感情强烈。

小问号引起思考。

标点符号的争吵小逗号把句子断开。

省略号语句深奥。

句号最后总结。

语文课教案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会写奶、妈、午、合、放、收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关心长辈、体贴长辈、帮助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认识生字,注意读正音;正确朗读课文。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关心长辈、能帮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

1、生字卡片,语文插图和全家福照片一张。

2、用小黑板写好课文中人物的语言以及难读的长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棉、照、晒、被、盖、午、收、脱、躺、合、眼、睛、摆。

2、能够借助拼音正确、完整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有关心长辈的愿望。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和识字。

教学难点: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板书阳光,你知道哪些关于阳光的知识?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齐

读。学习棉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4、学生自由发言。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读的字词。

2、小组同学互读互听,并想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各小组挑选一名同学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4、其他同学边听边画:课文中有哪几个人物?哪些字音读时要

提醒大家注意?

三、互相交流,认读生字

1、小组交流:哪些字音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2、指名学生指出读音要注意的字词,让他领读,其他同学跟读,如:晒(shi),容易读成晒(sh)等。

3、老师在卡片中相应出示学生所指出的字词。

4、老师范读,领读,小老师范读,领读,多形式认读。

5、师生共做识字游戏《小白兔摘蘑菇》看看哪只小白兔最厉害,

摘到蘑菇最多?

四、再读课文,发现感知

1、生字回到课文中能不能读好?老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2、读了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课文中有小峰、妈妈、奶奶)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人物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妈妈、奶奶、小峰的`话。

5、一边读一边说一说:读了他们的话,你想说些什么?

五、提出问题,自读自悟

1、读了课文,自己想提出什么问题?自己问自己答。

2、全班交流。

3、读了课文,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同学来回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要求会写妈、奶、午、合、放、收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点、难点:认字和写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指名汇报。

2、分男女生读,男生读生字,女生组词或女生读生字,男生组词。

3、小火车,同桌的小朋友一个读字音,一个组词。

4、小老师领读。

5、让学生挑选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或挑选会人的字说词语。

6、做听音找卡片游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小组练读,以给画面配音的形式分角色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好6个字,会读吗?

3、引导学生说说写这几个字时有什么发现?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着重指导写好奶、午、两个字。

5、请学生把自己写得最漂亮的字给大家看,互相评价。

6、出示小黑板,分别用午、放、收组词,看谁写得多。

四、实践活动:回家去做一件体贴长辈的事。

7棉鞋里的阳光

妈妈给奶奶晒被子

爱奶奶(尊敬长辈)

小峰给奶奶晒棉鞋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在这节课中,我很好地利用了课堂随时生成的资源,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更深地懂得如何尊敬长辈,发扬中国的传统美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识字方面,学生先后用了换一换、加一加演一演等识记方法,气氛浓厚。例如:有学生上台演了:合、眼睛、摆、盖、脱、躺等。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语文课教案

这两则故事均选自《庄子・秋水》,讲的都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感染。

教学本文,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所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1.比较法2.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资料助读;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过好语言关;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感知惠子、庄子的不同表现,过好思想关;美点寻踪,欣赏两则故事;延伸拓展,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1.学生白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思考译错的原因。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3.教师归纳总结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于是鸱得腐鼠 (6)鱼出游从容 (7)是鱼之乐也

学生明确:(1)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2)同:国都、京城。(3)止:栖息。 (4)安:疑问代词,怎么。 (5)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6)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7)是:这。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学生思考,明确:(1)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学生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引申: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一)

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二)

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阅读上面两个片断,体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学生思考,明确:《逍遥游》意象雄奇,想象神奇,文风恣肆。

《秋水》文采斐然,百川灌河的浩淼,“两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声势,河伯“欣然自喜”的天真得意,皆历历如在眼前。

教师总结:从我们了解的《庄子》散文的四个片断来看,《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淡你的理解。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提示: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学目标:

1.正确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并凭借三次出现的中心句,领会文章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热爱祖国的深情和驱逐帝国主义、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献身的决心。

2.学会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2个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9自然段。

教学难点重点:

正确划找中心句,体会课文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及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课文的配乐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一、揭题导入,简介背景。

1、“我”是谁?课题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字?(“别”——写作线索;“爱”——课文中心)。

2、我们离开故乡是什么感情?想想郑振铎被迫出国又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二、初读课文,整本感知。

1、教师放配乐录音,范读课文。听了朗读,你觉得课文贯穿始终的是作者的什么感情?(爱国情:惜别情,爱国情,奋斗情)。

2、模仿教师,自由读全文。

(1)哪个句子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

(2)学习提示,划出中心句。

3、给课文分段,指名交流,并说说分段的依据,评议。

三、学第一段,明惜别情。

2、指导朗读。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练习。

完成《生字抄写本》。

六、布置作业。

1、必做题:抄写生字、词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选做题:摘录令你感动的句子,并积累下来。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

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恨?

2、[出示小黑板]。

a.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b.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用后者?怎么读才能读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将“不,那不是”“我们”“帝国主义”处理为重音。)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

3、读第3自然段,说说这里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读得亲切些?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祖国的爱?)。

5、集体朗读第二段,注意朗读的对比。

三、学习第三段。

过渡:船入公海,郑振铎又想些什么?

2、[出示小黑板]体味用词的准确。驱赶——驱逐消灭——毁灭宣言——誓言(反映作者对帝国主义的痛恨,誓不两立、决一死战的决心。)。

3、[出示小黑板]朗读第7自然段时应该()。

a.低沉缓慢。

b.明快中速。

c.激昂渐快。

d.亲切舒缓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4、指导背诵第三段。

(1)交流背诵方法:分层逐句背诵,滚雪球;借助板书、关键字词背诵,头字背诵;借用录音机训练背诵。

(2)练习背诵。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习题,交流评议。

布置作业:

1、必做题:完成《每课一练》一至三题;课文第三段背熟。

2、选做题:试着默写课文第三段。

第3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朗读课文,小结全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说说文章中的反问句反复出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说说中心句的作用有利于理清文章结构,有利于突出中心,更好地抒发作者思想感情。三次中心句感情逐次加深,在朗读中有变化。

4、有感情背诵课文第三段。

三、课堂巩固。

完成《课堂作业本》,教师巡视指导(争取面批)。

四、布置作业。

1、必做题:完成《每课一练》余下习题;预习第二课。

2、选做题:在下列三题任选一题作业。

(1)用“即使„„也”“宁可„„也”“只要„„就”各写一句话。

(2)在上面三个关联句式中选两个连写。

(3)用上三个关联句式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船离岸——惜别情。

船出港——爱国情。

船出海——奋斗情。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案

把握大意,划找中心句。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我”是谁?课题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字?

(“别”——写作线索;“爱”——课文中心)。

我们离开故乡是什么感情?想想郑振铎被迫出国又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1)教师放配乐录音,范读课文。

听了朗渎,你觉得课文贯穿始终的是作者的.什么感情?

(2)模仿教师,自由读全文。

哪个句子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

(3)学习提示,划出中心句。

(4)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1)自由读,思考并讨论:

写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这时作者心中涌起的是什么感情?哪些句子写出了依依惜别之情?

出示句子比较灯片:

a.我听着鞭炮啪啪地响着,我流泪了。

b.我听着鞭炮啪啪地响着,我的眼眶润湿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糊了。

两句都写流泪,书上为什么用b?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说,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其实他心中的感动已经说出来了,划出吐露“我”心声的那一句。

(2)体会依依惜别之情,指导朗读。

语调伤感,中速舒缓,第1句要强调。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1)比较组词:

倚()模()贡()。

依()摸()供()。

(2)完成作业本1、2题,课后第5题。

语文课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堂7个生字,7个二会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生字词。

3、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了解课文的两条线索,一条是小鸡孵化的过程,一条是小鸡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变化,

3、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一个偏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2、有一只小动物也说世界多美呀,板书课题。

(1)读准世的音,是翘舌不是平舌音。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你们问题答案就在书中,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5、播发多媒体课件,再加配音朗读。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把生字词和小括号画出来。

要求: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生字词)

(1)自己读读生字词,想想: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2)正音。

翘舌音:站、湛、澄。前鼻音:站、湛、茵

后鼻音:澄边音:丽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师生共同评议。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再指名朗读课文,边听边想:世界多美好呀是哪只小动物的说的?

2、它是什么情况下说的?

3、你也能像刚才阿姨一样,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

老师也为你配上音乐

4、自读,指读,赛读。

5、全班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书读得好,字能写得好。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羊字头。

3、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的笔顺并描红。

4、反馈检查世、美的笔顺。

5、指导写字。

6、师范写以上四个字,学生描红,临写。

7、生写剩余的生字。

教学后记:学会了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世界多美好谁说的?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第1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

2、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3、水能用先后说说小鸡在蛋壳里的活动?

4、它怎么会认为世界是黄色的呢?它认为世界美丽吗?

(播放多媒体课件:小鸡在蛋壳里的活动)

5、渗透小鸡在鸡蛋里怎样孵化的小知识。指导有感情朗读。

6、你现在能不看书,为我们的电视配音吗?

指导背诵

三、细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呢?

3、你怎么知道小鸡啄壳很吃力呢?(啄呀啄呀,啄了很久)

你能读出这种吃力的语气吗?

4、小鸡看到了什么?

(1)(出世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2)句种哪些词是表示颜色的?

(3)蓝湛湛和哪种颜色相同?

a、(多媒体映示:上面是蓝湛湛的天空,下面是淡蓝、蓝、深蓝)

b、蓝湛湛表示什么颜色?

(4)同学们,你们看看这绿茵茵的树木看上去怎么样?

边说边放多媒体课件

a、和老师发给你们的绒布有什么相同之处?

b、哪些景物又是绿荫茵的呢?

(5)多媒体映示:上面是一条清澈的小河,下面是一条绿而浑浊的小河)

a、你认为哪条小河是绿澄澄的?为什么?

b、学生交流、讨论

c、还能说说abb的词吗?

5、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假如你现在是蛋壳中的小鸡,你会怎样说?怎样做?

6、那么让我们把美丽的景色记下来,看多媒体课件联系背诵。

7、指导有感情得背诵。

四、细读第三自然段

1、蛋壳中的小鸡跟你们一样,迫不及待地钻出来了!

老师范读第三自然段。

2、听完后,你感受了小鸡非常想出来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你还体会动了什么?

4、你们能把小鸡这种急切、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现在,我们也来做只小鸡,做做出壳的动作。

指导边做动作边背诵课文。

五、细读第四自然段

1、是呀,小鸡看到如此美丽的世界后,会说些什么?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水愿意当当这只小鸡来赞赞这美丽的世界?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有感情地杯背诵课文。

六、总结

1、学完课文后,你收获了些什么?

2、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我们把这么美的课文用脑记下来吧!

齐声朗读课文。

黑乎乎

16、世界多美好呀!蓝湛湛爱大自然

绿荫茵

碧澄澄

教学后记: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了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语文课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知道会学会玩,才能学得好,玩得好。教育学生做到学习时高高兴兴地学,游戏时痛痛快快地玩。

教学目标:

道德认知目标:

使学生知道只有会学会玩,才能学习好,玩得好,利于。

促进学习。

道德情感目标:

1、喜欢文中的小白兔聪聪,愿意学习他“会学会玩”的。

经验。

2、能从小白兔聪聪身上初步体验到“会学会玩”的乐趣。

道德行为目标:

做到学习时高高兴兴地学,游戏时痛痛快快地玩。

教学准备:

1、幻灯片(课文插图,练习第二题)。

2、课件《高士其》。

3、小黑板(课后儿歌)。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你平时爱玩些什么?玩得愉快吗?

2、你平时是怎样学习的?学习时还想着玩吗?

3、设问:我们班会玩的同学是否都是学习不好?我们学习好的同学是否都不会玩?

板出课题:8、会学会玩。

二、看图学文,激情明理。

过渡谈话: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从小白兔聪聪的故事谈起吧!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1——4自然段。

(2)出示幻灯片1,听到上课铃声,小聪聪如何做的?

(3)出示幻灯片2,课堂上他表现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谁能学一学聪聪专心听讲的样子?

(5)出示幻灯片3,放学回家后,聪聪又在干什么呢?

(6)这是什么时间?(插图)是谁安排聪聪学习的?

过渡:像聪聪这样该学习的时候,抓紧时间专心学习,不想其他的事情,这就是会学习的表现。

(7)出示幻灯片4,聪聪的表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

(8)兔老师会说些什么?其他小兔呢?

(9)假如你拿到优秀的学习成绩单时,是一种什么心情?

(10)从小聪聪会学的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学习时,高兴地学。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自读5——7自然段。

小结:小聪聪是一个会学会玩的好学生,他做到了学时高兴地学,玩时痛快地玩。

板书:玩时痛快地玩。

3、谈感受:学习时,高高兴兴地学,游戏时,痛痛快快地玩,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请谈一谈。

三、讲故事,树典型,深化认识。

1、放课件《高士其》。

2、学生边看边思考:

(1)高士其上课为什么不理那个同学?

(2)高士其下课后说:“上课的时候,我就不认识你了”是什么意思?

(3)课后高士其为什么又和他的同学们一起无忧无虑地玩耍?

(4)高士其的学习成绩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向他学习?

(板书:有利于促进学习)。

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处理好学和玩的关系,就学得高兴,玩得痛快,玩得好,有利于促进学习。

四、联系实际导行。

下面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想和做第二题)(出示幻灯片)。

五、教师总结,提出要求。

1、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明白了学得好,玩得好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能正确处理学与玩的关系,科学安排时间,做到该学习时认认真真地学,学习之余,痛痛快快地玩。

2、学生拍手学儿歌。(小黑板出示练习三的儿歌)。

板书设计:

学习时高兴时学。

8、会学会玩有利于促进学习。

玩时痛痛地玩。

资料提供者:

文档为doc格式。

别了语文课读后感

《别了,语文课》透过语文课这样一个小小的窗口,彰显了中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与魅力,也让我看到了涌动在孩子心头的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大家读了之后会有那些感受呢?下面就跟本站小编来看看别了语文课读后感吧!

我今天读了何紫写的《别了,语文课》。

文章透过语文课这样一个小小的窗口,彰显了中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与魅力,也让我看到了涌动在孩子心头的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其深层的含义更在于教育我们,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感到可贵,不能拥有时才懂得珍惜。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想:“我们中国汉字、中国语言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虽然现在学起来有点难,但是,等到我们真正要离开它的时候,才感到与中国语言、文字有分不开的情缘。无论我们当初是喜爱它,还是讨厌它,在分离的时候,才知道它在我们的心里扎了根。我们将来不管生处何地,都不会忘了它。

我把这篇文章乍读下来,让我想起了都德的《最后一课》,尽管文章的背景不同,所不舍的母语相异,但其中的爱国情结,对母语的眷恋却如出一辙。

今天,我从一本《儿童文学》里读了一篇《别了,语文课》,深受感动。

文章的作者何紫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原来很不喜欢语文课,主要是怕背诵和默写,一上课精神就不能集中,甚至搞小动作,考试成绩很不好。尽管如此,老师还是很耐心地帮助他,送给他一本《怎样学好语文》的书,他从书里看到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优美的环境,长期地孕育着中国文化,使中国语言成为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何紫开始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他觉得作为中国人不学好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是一种耻辱,他开始认真地听好每一节语文课了,可是,妈妈告诉他一个月后,他们全家将移民到中美洲的一个国家去了,再也不用学语文了。

字典。

等汉字书籍,鼓励他要继续学习,不要忘了自己的母语。

作文。

而畏惧过,现在我要更加用心地学好语文,保持优异的成绩。

我今天读了何紫写的《别了,语文课》。

文章透过语文课这样一个小小的窗口,彰显了中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与魅力,也让我看到了涌动在孩子心头的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其深层的含义更在于教育我们,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感到可贵,不能拥有时才懂得珍惜。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想:“我们中国汉字、中国语言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虽然现在学起来有点难,但是,等到我们真正要离开它的时候,才感到与中国语言、文字有分不开的情缘。无论我们当初是喜爱它,还是讨厌它,在分离的时候,才知道它在我们的心里扎了根。我们将来不管生处何地,都不会忘了它。

我把这篇文章乍读下来,让我想起了都德的《最后一课》,尽管文章的背景不同,所不舍的母语相异,但其中的爱国情结,对母语的眷恋却如出一辙。

2.语文。

读书笔记。

4.读后感1500字的大全。

语文课教案

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学设计中,围绕“亲情”这个主题,通过扩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从小到大,你都收到过哪些礼物,是谁送给你的呢?(学生畅谈)。

2.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它们将陪伴着你度过快乐的童年。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由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给同桌听一听,让同桌指出自己的不足,并根据同桌的评价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新词,并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短小浅显,易于朗读,易于理解,因此,课堂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而应放手让孩子们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2)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质疑、讨论:

(1)“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亲人期盼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每节诗的内容展开讨论,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领会每件礼物寄托着家人的关爱和期盼,也知道“我”从每一件礼物中所领悟到的生命的灵动,时间的宝贵,自然的秀美,知识的广博,世界的精彩。)。

(引导学生明白,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播种希望,才能有所收获。亲人送给“我”的礼物中包含着亲人对“我”的期望和深切的教诲,它们就像“春雨绵绵”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田,引领着我一步步成长。)。

3.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4.回忆一下亲人们平日里对你的关爱,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说一段话,把你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

(自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掌握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另外,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四、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亲人的关爱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那我们如何回报亲人的爱呢?读一读下面这篇《树的故事》,把你的感受跟大家说一说。

小组讨论:

(1)你们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

(2)如果你要送给亲人们一件礼物,你会送什么?

树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这儿玩。他爬到苹果树上吃苹果,躲在树阴里打个盹儿……他爱那棵树,那棵树也爱跟他玩。

时光流逝,小男孩渐渐长大了,不再来树下玩了。

一天,男孩回到树旁,一脸忧伤。树说:“和我一起玩吧!”男孩回答:“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不再爬树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钱来买玩具。”树说:“抱歉,我没有钱……但是你可以摘下我的苹果拿去卖,这样你就有钱了。”男孩手舞足蹈,把苹果摘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男孩摘了苹果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树很难过。

一天,男孩回来了,树喜出望外。树说:“和我一起玩吧!”“我没有时间玩。我要做工养家,我要盖房子来住。你能帮我吗?”“抱歉,我没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来盖房子。”男孩把树枝砍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树心满意足地看着男孩的背影,然而,从那以后,男孩再也没有回来。树再次寂寞和难过。

一个盛夏,男孩回来了,树雀跃万分。树说:“和我一起玩吧!”“我很伤心,我越来越老了,我想去划船,让自己悠闲一下。你能给我一条船吗?”“用我的树干去造一条船吧。你可以开开心心地想划多远就划多远。”男孩锯下树干,造了一条船。他划船而去,很久没有再露面。

终于,多年以后,男孩又回来了。

树说:“抱歉,我的孩子,可惜我现在什么也没法给你了。没有苹果给你吃……”男孩回答道:“我也没有牙去咬了。”

“没有树枝给你爬……”

“我老得再也爬不动了。”

“我实在什么都给不了你了……我惟一留下的就是我的枯老的根了。”树流着泪说。

“我实在再也没有什么需要了,只是有个地方歇一下就好了。经过了这些年,我太累了。”男孩回答道。

“好吧,老树根是歇脚的最好地方了。来吧,坐在我身上歇歇吧。”

男孩坐了下来,树开心得热泪盈眶……。

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树就是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年幼时,我们喜欢跟妈妈和爸爸玩……当我们长大后,我们离开他们……只在当我们有求于他们或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才回家。无论如何,父母总是一如既往,有求必应,想方设法让我们开心。

(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五、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参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4.写一写你读了《树的故事》后的感受。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教具:1.香港回归影音资料.

2..课件。

重点:1.新闻知识的掌握。

2.情感价值态度的培养。

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走在大街上或者是乘车时,经常可以见到大幅的伟人的画像,且不说法律上是否合乎规范,他们的确已经成了乡村.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了一种文化,我们看到过:毛泽东同志的.邓小平.江泽民……今年8月22号正好是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与之有关的内容: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回归……今天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重温那段历史.(播放香港回归的影音资料,大约5分钟)。

二.研讨过程。

1、大家谈观看影音资料的感受------激动,感慨.

2、讨论前明确:学生对“新闻”一词自己提出问题。

(1)、什么是新闻?(2)新闻的特点(3)新闻的结构。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3、从结构出发完成新闻稿的标题和导语------小组讨论成稿,基本掌握新闻的知识。

4、大家交流新闻稿。

6、出示思考问题:

(1).这则新闻为什么会获此荣誉?(提示:可以从那些角度考虑????如:它的结构中的`标题等角度)。

(2)•我们学习新闻的意义何在?(联系我们生活的时代特点)。

(3)•我们学习这则新闻的意义何在?(所得所感)。

分组讨论问题,

7各组交流,达成共识:

(1)共识:形式好:标题好,主体好/内容好:分析新闻事实和背景资料的结合(通过分析自然的明确新闻本身的内容)。

大好时光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更美好的明天努力。

三、结束语: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白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

教学反思:

新课程第四单元的体裁是新闻和报告文学,我认为应该联系现实懂得设计这个单元的目的,所以在研讨过程中将知识性和情感价值态度观的培养并重,毕竟我们应该学习认识世界的方法。

在整个过程中,都贯彻新课程理念,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师生合作交流,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在无形中在各个方面能够得到提高。

另外,第一次教授新闻单元,还存在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切合点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将努力。

别了语文课心得体会

随着学期的结束,我的初中生涯也即将迎来尾声。写作这门学科无疑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我对语文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多的心得体会。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对别了语文课的心情和体会。

首先,语文课是个非常宝贵的机会,让我们学会认真思考和深入阅读。在课上,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读懂一篇文章、一个故事,还学会了怎样从字里行间抓住作者的意图和思想。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和课后的练习,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用心去读,才能真正领略文学的魅力。

其次,语文课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写作的机会。写作对于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通过写作,我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还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并指导我们如何用准确的词语和有条理的结构来表达。通过这些练习和指导,我逐渐学会了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此外,语文课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文化素养。在课堂上,老师经常组织我们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写作,让我们从互相交流和合作中学会互相倾听、尊重和合作。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知识和审美情趣。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合作,我看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个性,也了解了不同文化的差异和交流的重要性。

此外,在语文课上,我还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潜力。通过课堂上的各种朗诵、演讲和写作活动,我逐渐发现了自己对朗诵和演讲的热情,并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鼓励。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我喜欢写作和表达的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导,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朗诵和演讲水平,并在学校的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这让我对自己的努力和潜力更加有信心。

总的来说,语文课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学习语文知识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这门课程,我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潜力,也学会了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我相信,无论将来面临什么挑战和困难,这些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都将成为我前进的动力和支撑。别了语文课,我将怀着感激和浓浓的思念之情,继续走向新的征程。

别了我爱的中国

1正确朗读课文的中心句,并凭借三次出现的中心句,领会文章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热爱祖国的觉悟和驱逐帝国主义、为创建中国面奋斗献身的决心。

2学会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2个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划找中心句,体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及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把握大意,划出中心句。

2结合第一段学习,讲座课后第三者题(1)。

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简介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配乐录音,范读课文。

听了朗读,你觉得课文穿始终的是作者的什么感情?

(2)模仿教师,自由读全文。

哪个句子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起什么样作用?

(3)学习提示,划出中心句。

(4)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3学第一段,惜别之情。

(1)自由读,思考并讨论:

写发生在什么地言的事?这时作者心中涌起的是什么感情?

哪些句子定出了依依惜别之情?

出示句子比较灯片:

我听着鞭炮啪啪地响着,我流泪了。

我听着着鞭炮啪啪地响着,我的眼眶润湿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糊了。

两句都有写流泪,书上为什么用第二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说,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其实他心中的感动已经说出来了,划出吐露“我”心声的那一句。

(2)体会依依惜别之情,指导朗读。

语调伤感,中速舒缓,第一句要强调。

自由读dd指句读dd齐读。

4学习字词,巩固作业。

(!)比较组词:

倚依模摸贡供。

(2)完成作业1、2题,课后第5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二、三段,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2读究课文。

(1)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2、3自然段,思考:这两节该怎么读?为什么?哪里看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恨?出示灯片。

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些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用后者?怎么读才能读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仇恨?

第3自然段为什么样要读得亲切些?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祖国的爱?

在码头是和亲人的惜别情,这儿出港处,作者又是什么“别”呢?第二处怎么读呢?

集体朗读第二段,注意朗读的对比。

(3)学习第三段。

船入公海,郑振铎又想些什么?自由读第三段,思考:

哪些词写出作者“不忍”离去?为什么不忍离去?

出示灯片,体味用词的准确。

驱赶驱逐消灭毁灭宣言誓言。

出示灯片:朗读第7自然段时应该()。

自由dd个别读dd齐读。

3巩固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七题。

(2)完成作业本3、6题。

(3)有表情朗读课文,准备背诵。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检查字词,进行句子练习。

2训练朗读,交流背诵方法。

3进一步领会中心句的作用。

教学进程。

1检查字词。

听写下列字,写出笔画数和部首。

2深究体味。

(1)体会中心句三次出现的`作用。

默读填表。

地点见闻感情。

码头。

出港。

入海。

出现三次中心句的作用。

有利于理清文章结构,有利于突出中心,更好抒发作者思想感情。三次中心句感情爱次加深,在朗读中有变化。

(2)比较下列课题异同。

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憎恨帝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别了,我爱的中国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一句三次出现,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会本课生字;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一句三次出现时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同教学重点。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给课文划分段落,并讲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课文题目看,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简介时代背景: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一位著名作家,他叫郑振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别了,我爱的中国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文章写于1927年,距离现在已经69年了。当时的中国,正遭受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反动派不但不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反而互相勾结,大肆屠杀革命者,我们的祖国处于苦难之中,处于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这时的郑振铎是一个热血的.爱国青年,就在他离开祖国的时候,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别了,我爱的中国》。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学课文,要求:1.出声地读课文,自学生字,然后再出声读一遍课文。2.想一想,刚才老师从题目中提出的问题,自己是否能通过读书解决。

三、细读课文,分出段落。

1.思考:这篇课文,作者主要写了哪三部分内容?2.讨论明确。板书:离岸告别沿途所见心中所想3.提问:在记叙这些内容当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了三次,是哪一句话?请把这句话画下来。(画后明确这句话是:“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小结:“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共出现了三次,那么,每一次它表达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让我们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四、深入理解,体会重点。

1.思考:“我”想不想离开祖国呢?“我”在文中一句话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请默读课文,找出来。明确:我不忍离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

2.结合课文说说“大时代”是指怎样的时代?“我”应做的工作又是什么?

别了我爱的中国

1、快速默读课文,查阅理解不懂的词义。

2、读读文中的注释,了解郑振铎。

3、完成小练习。

一、写出近义词。

呈献——驱逐——归来——毁灭——。

二、文章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______次,强烈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三、就课题入手,思考:你读到了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1、熟读,抄写词语。

2、改写句子。

聪明的西沙渔人设计了一种特殊的钓钩。(缩句)。

这异常的情况引起了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的警觉。(反问句)。

刘校长表扬了学校的好人好事和我们班拾金不昧的于光华同学。(修改病句)。

春天,一大片的小草绿绿的,嫩嫩的。(比喻句)。

大雁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大雁飞得慢。(用上关联词)。

语文课教案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15个生字,写好8个生字,学习笔画竖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熊猫的珍奇、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3、收集熊猫的图片资料,能根据课文内容为大熊猫涂色。

15个生字词,渗透性识字。

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课件、熊猫头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为媒,诱发兴趣。

1、欣赏课件《动物掠影》。

教师边配合熊猫的特写镜头,边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作为解说。(运用视听的效果,感受各种珍奇动物的可爱:猴子的顽皮,狗熊的笨重,狮子的威武,猎豹的凶猛,熊猫的憨态可掬。)。

2、用简短的几句话说说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喜欢它的什么。(交流观后感,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已的真情实感,借以导入新课。)。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熊猫的知识?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交流并展示材料、图片。)。

二、以读为主,紧咬重点。

1、读一读,划一划,小组探究识字。

(1)你能自己读课文吗?(学生明确目标导向,自由读课文,拿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

(2)这些生字你准备用哪些方法记住它?(回忆识字方法,小组讨论并总结出:认真听读、看生字表、看查字表、问同学老师、大胆猜一猜等方法)。

(3)你能当小老师教教这些生字吗?(以能者为师,换个方式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

2、读一读,画一画,变画面为语言。

(1)在认读生字,扫除字词障碍后,先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再画出大熊猫的形体。(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改成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所画的熊猫,按一定的顺序说说它的样子。(再通过画面体味语言从而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3)谁愿意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激发学生表现欲,引导学会自评、互评。)。

3、读一读,演一演,摹动作促体验。

(1)引读比较。大熊猫真可爱,它小的时候与长大以后可不大一样,请你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你就知道了。

(2)细读感悟。

学生反复细读,悟出大熊猫小时候很活泼,长大以后就变得懒洋洋了。教师相机点拨:这两部分的句子的读法肯定不同,要怎样读呢?用比较欢快的语调表现大熊猫小时候的活泼,用比较缓慢的语调刻画长大以后的大熊猫懒散、憨态十足的形象。

(3)表演读促体验。

谁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表演一下熊猫?(学生戴上头饰,融入表情、动作、声音,创造性地表现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加深对熊猫生活特点、食物特点的印象。)。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三、以疑为题,拓展思维。

1、学完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还有什么问题想与同学讨论?(学生交流疑难,讨论解决,在碰撞中发展求异思维。)。

2、熊猫是珍奇的动物,你应该怎样做?有什么好的建议想告诉人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小组开火车读课文。

2、你还知道大熊猫的一些事情吗?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3、有感情朗读全文。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2、开火车进行扩词。

3、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4、重点指导识记:

全金黑里爪瓜圆园。

5、出示词语花篮。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到花篮中。

(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三、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

(1)独体字:巴爪皮。

(2)左右结构:双动。

(3)上下结构:全黑。

3、学生书空。

4、教师板演示范。

5、学生仿写。

6、教师巡视指导。

四、书写展示、评议。

7大熊猫。

样子:很可爱。

小时侯:很活泼。

长大后:爱睡觉。

最爱吃:竹叶、竹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