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小学生评语 > 小数的混合运算评课稿(优秀20篇)

小数的混合运算评课稿(优秀20篇)

时间:2024-02-01 10:20:17 作者:LZ文人

范文范本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和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和自信。请大家看看下面的总结范文,梳理出其中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的内容后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作奠其作用。体会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

2、关注学生的学情,创造性使用教材。本节课的设计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准确地掌握了计算课的要求,正确处理了落实双基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很自然地将整数的运算顺序迁移到分数的运算顺序,这足以说明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数学现实,并能用之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3、重视数学的体验,发展提升数学素养。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应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的来说,这堂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体现了新理念,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

本节课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在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整理,复习练习设计有层次,整堂课中,师生之间始终保持着宽松,和谐的氛围,交流亲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课堂上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的知识点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这样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有效。通过课件出示各种练习题、例题,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教师还能把书中“想想做做”的第2题与学生脱式计算的错误资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对错误资源的交流、比较、反思中,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达成共识。这种经历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学生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混合运算评课稿

盛老师的《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这节课,首先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本节课,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学习是应用于生活。接着在讲授新知环节,盛老师采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特别的好,使得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更加直观、形象。但是我感觉盛老师画图时如果用直尺画,显得更规范,以及板书时图画的再大些,后面的孩子看的会更清楚。

在练习环节,盛老师提醒学生注意为保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一定要列竖式计算。这点是很多孩子容易忽视的。

在处理知识点时盛老师每道题都进行了讲解,我觉得如果适时的放手,让孩子当当小老师讲,或是孩子会做的不用在做讲解了,我感觉这样会不会更好。

陈老师的'《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这节课,首先铺垫环节中,学生回答问题时,陈老师要求孩子把算式说完整。以及在孩子回答问题后及时表扬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回答5×9=45时,学生读作:5乘以9等于45,我觉得这里如果让孩子发现错误会更好。

引入新知环节,陈老师做蝴蝶标本,让孩子认识标本,以及告诉孩子谁想学如何做标本,只有表现好的学生老师才教你。学生的积极性更高。采取合适的方法,及时鼓励学生学习兴趣。

在处理知识点时,让学生独立说出3句话,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提问学生时,让孩子提一个乘法的问题和提一个除法的问题,限制条件,锻炼孩子的能力。

在看图列式的练习中每瓶有3朵花,有4个瓶子和每个笔筒里有3枝笔,有4个笔筒。这两题重复,可以去掉一道或是换一个图。

在处理练习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时,我觉得先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写在书上,然后再让学生汇报,这样会更加节省时间,我觉得最后两道题都是提问题,可以去掉一道题,这样这节课最后的时间可以节省下来,然后谈收获,这节课正好讲完。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和想法,如果有不妥之处请予以指正。谢谢!

混合运算评课稿篇本节课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在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整理,复习练习设计有层次,整堂课中,师生之间始终保持着宽松,和谐的氛围,交流亲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课堂上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的知识点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这样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有效。通过课件出示各种练习题、例题,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教师还能把书中“想想做做”的第2题与学生脱式计算的错误资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对错误资源的交流、比较、反思中,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达成共识。这种经历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学生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

今天,陈老师讲的《加减混合》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扎实有效的算用结合课。本节课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有效地达到了既定目标,具体体现在:

一、从新课程出发,准确把握教材,设计了清晰而结构严谨的教学流程,突出了教学重难点。始终以亲和启发性的语言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结合动态天鹅情境图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使之充满乐趣。把加减混合的算理运用动画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变静为动,更贴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生活情境的设计降低了孩子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难度。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并在启发、评价、交流中深化了学生对加减混合题目的计算方法,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三、陈老师的`教态自然,有活力,基本功扎实,亲和力强,引导语和评价语言非常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针对本节课我提出了个人的几点建议:在课堂第一环节及复习导入环节耽误时间稍长,巩固练习的设计较少,教学时间在此处分配有些不合理。设计学生活动不够,课堂上放手不够。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兴趣十足的互动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点是这节课的欠缺之处。还有在观察动态的天鹅情境图,多放手让孩子说图意,以深化对题目的理解,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深化对知识的掌握。另外在对两种加减混合题目的对比总结计算方法时,以及课堂最后环节谈收获时都没有做到放手。放手学生在比较、总结中会升华他们对知识的建构,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

五月二十二号,我有幸参加了全市组织的名师送教单元培训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聊城名师潘淑燕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课,听潘老师的课不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

小数混合运算这个内容自己也上过了。这堂课的知识点不难,运算顺序跟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一样,要注意的无非两点:

1、掌握运算顺序;

2、小数加减数位对齐,计算结果能化简的尽量化简。尽管简单,学生的错误率还是相当高的。

细想原因可能有:

1、计算繁琐。题目中两位小数为常见,加上整数部分,一般要加三四次,计算量相当于三四位整数相加减;数位对齐,由于整数相加减对数位的负迁移,一不小心会变成末位对齐;进位退位容易出错,进位时小数点易造成进位干扰,整数减小数时,部分学生对整数根据要求改写成的小数容易遗忘,从而造成计算错误。

2、混合运算时由于去盲目“凑整”常会造成计算顺序的紊乱。但是听了潘老师的课让我对这节课有了新的认识,这不仅是一节简单的计算课更是一节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好课。

听潘老师的好、课让我领略了什么是大家风范,一开始潘老师几句开场白让我看到了潘老师的豪爽和大度。整节课潘老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和探索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更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数学确实是从生活中来更应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

潘老师在这节课中最大的亮点也就是与其他老师不同之处就是在计算课中注重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使枯燥无味的计算课变得更有趣味性。当学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老师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理解和消化,而不是一跃而过,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在课堂中遇到生成性问题时,潘老师的沉着和冷静更让我领略了名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对于生成性问题的处理潘老师耐心的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比如:画图法,帮助学生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队学生细节的关注,比如:书写姿势的培养,更值得我去学习。

潘老师这节课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对孩子的鼓励和启发,对全体学生的关注都是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和借鉴的。

混合运算评课稿

高老师这节课通过算24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知学习过程中充分让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理解运算顺序。先让学生通过类推,联系例题中的数量关系,自主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通过例题的变式,让学生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最后通过“试一试”的教学,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全班讨论,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和书写规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便水到渠成了。

三步混合运算的学习是在两步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既是进一步发展学生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需要。高雅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过程流畅,较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新教材没有单独编排应用题,除了有侧重地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外,大部分解决问题的教学结合在其他内容的学习中进行,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注重“算”与“用”的结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课教学对此做了整体思考:第一,在新课导入中创设了老师到商店买棋的情境,让学生为老师设计买棋方案并列出算式,既复习旧知,又有机引入新课。第二,在理解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反复联系例题和变式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境真正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第三,在巩固练习中利用课本上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新知。这样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算”与“用”和谐交融。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一课优点主要有:

1、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对数学算式的表述准确到位,比如说:“3乘12的积加4乘15的积,和是多少?”

2、教学层次比较清晰。从例题的讲解到口答计算过程、试一试、说运算顺序、改错。

3、教学过程中能够注意及时小结。

不足:

1、教学节奏还应该快一些,学生练习量不够,书后练习十一1~4题没有时间处理。

2、安排时间让学生计算本节课所学的算式,并且在讲评中纠正学生的错误。

混合运算评课稿

听了吕老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总的来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顺利地达到了既定目标,是一节比较扎实有效的算用结合课。具体体现在:

1、本节课选取了接近学生生活的例题开展教学,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例1以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不同计算方法为侧重点,例2以教学解题思路的不同方法为侧重点,正确处理了落实双基教学和学生思维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不但将“整数的运算顺序”自然地迁移到“分数的运算顺序”,并能用一次通分(大多数)或分步通分(个别)正确地进行计算,还把解决问题很好地融合在例题和练习中,突出了应用性。

2、加减混合运算,重在运算要达到熟练。吕老师设计了一定数量的有层次的针对性练习,练习的形式多样,如有口算题、基本计算题、列式计算题、判断题、解决问题的题等,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样,既让学生巩固了这节课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计算能力。

3、突出对比训练。在例题的安排中就开始设计,例1的不同计算方法的对比,并优化;例2的不同解题方法的对比,并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例1和例2的没有括号和有括号的运算顺序的对比,找出不同点;实际应用练习中的分率和具体数量的对比,使学生理清了解题思路。

混合运算评课稿

马老师讲了一节《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这节课充分利用信息窗所展示的情景图,并加以铺垫,把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参观养鸭场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运用混合运算解决这一串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能正确计算。

2、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本单元教材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浓浓的亲情。教学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课件的设计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本节课还利用了同位合作、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讨论、讲解、自评、互评,充分发挥了小课堂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自主设计、相互交流,进一步体会到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充分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算。最后充分利用两道自主练习,巧妙的设计恰到好处地强调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并且很好地检验了学生学的情况。

《小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本节课将完成教科书第76页例1的教学及练习十六中的相关练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律以及小数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对 小数四则运算的复习,也是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进一步巩固,同时,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可以很好地启发引导学生体会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一) 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2.说说上面三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教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来研究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增加篮球价格:35元/个,足球价格:63元/个)

课件出示问题1:王老师用200元买了3个篮球和1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教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鼓励学生尽量写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综合算式(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1:因为要算还剩多少钱,就应先算出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也就是3个篮球的钱和1个足球的钱,再从200元里减去一共用去的钱。

学生2:我们也可以从200元里面依次减去买两种球各用去的钱,也得到还剩多少钱。

教师:大家非常能干,一个数学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咱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样解决。

(课件出示问题2:方方用20元买了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钱?)

教师:讨论讨论我们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解答:

学生1:我们先算出方方买3支钢笔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3.5×3=10.5(元),再算买两种文具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10.5+6.3=16.8(元),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钱,算式是20-16.8=3.2(元)。 (教师板书出3个算式)

学生2:我们写的是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2:我们是从20元里依次减去方方买两种文具分别用的钱。 教师:那你们在计算的时候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3: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学生3:我们也是写的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3:我们先算出方方一共应付的钱,再算出剩下多少钱?

教师:你为什么要加这个括号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因为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如果不加这个括号,计算了乘法以后,就应该计算减法,要使这个运算顺序由先减后加改变成先加后减,就要加上括号。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这样规定的,我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应该这样。

教师:也就是说加上这个小括号是为了改变运算顺序。在计算的时候,也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学生2: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教师:请你们选择一个综合算式,按照刚才讨论的运算顺序算出结果,看看结果是不是和分步解答的结果一样。 学生算出结果后,与分步解答的结果进行比较,证实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

教师:现在请大家把这4个综合算式进行比较,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200-(35×3+63)

(3)20-(3.5×3+6.3)

(4)20-3.5×3-6.3 =20-(10.5+6.3) =20-10.5-6.3 =20-16.8 =9.5-6.3 =3.2(元) =3.2(元)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学生1:(1)和(2)这两个算式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而(3)和(4)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学生2:我发现(1)和(3)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括号里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2)和(4)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学生3:我觉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教师: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板书)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下面的算式中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算哪一步?

38.4÷6+4.8×227.5-(6.2-2.1÷3)

学生说运算顺序后,再请学生算出答案。

本教学环节在情景图中增加了用整数作条件的数据信息,让学生先解决整数作条件的问题,再解决小数作条件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所列出的整数算式和小数算式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另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解答同一个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从刚才我们的研究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们发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出示题目:0.36÷[ (6.1-4.6) ×0.8]

教师: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和像这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

学生:我想应该是一样的。

学生:这道题应先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除法。

教师:那你们能把这道题计算出来吗?

学生:能! 教师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为了便于检查和验算,在草稿本上应把同一题的竖式写在一起。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计算结果一定要正确。

教师:说说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略。

练习十四1,2,5题。

以上是我的设计思路,也是我的实战经过。我的理解还是很浅薄的,做法也一定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欢迎各位领导和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20xx苏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上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讲这节课之前,我看到这个课题,马上想到,这节课的知识点在学生中是有基础的,四年级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而这节课以小数乘法为基础,我想孩子们在学起来应该感到不困难。随着备课的深入,我发现要上好这节课其实难度很大,虽然说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上进行新课教授,但是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对他们来说一直是个难点,再加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包括运用合适的运算律使小数混合运算更简便。

在公开课前,我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教案,尽可能地根据我们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修改、调整。但是还存在着不少的不足:

一、课时安排的很不合理,新的教材要求将这课内容在一课时中完成,虽然在上课之前我也犹豫过,由于内容多,是不是要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授,高主任给我的建议是按实际情况,有时候在合理的情况下是可以自己安排课时,更利于学生提高学生运算品质。

二、学生在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法则时,不要给他们规定怎么去说,只要理解了,用他们自己说出来的话是最好的,这样更便于理解和记忆。

三、编一些简单的、通俗的顺口溜来使学生记忆、理解一些规律和法则,比如:先乘除、后加减,只有乘除,加减,从左往右,有括号,从里往外。

四、做练习时,尽量将一些题目呈现在黑板上,而我由于时间关系,省却了这一环节,直接让学生看书上题目回答,正如高主任所说,大多数同学未必会集中精神看题或者听学生回答问题。

感谢中心校老师给我的这一次指导,虽然我的课存在很多问题,但高主任还是对我很肯定,我心里充满了感激,坦言每一次交流,都能获益良多。

《小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电脑课件、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运算顺序:

出示一组小数和整数:

2.650.90.5。

3.71.30.2812。

0.361.568.127.5。

(1)(学生口答,老师相机板书:整数小数)。

(2)请你从这几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组成一道算式并且口算出结果。(学生口答结果)。

(3)问:在我们刚刚口算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这就是我们学习过的.四则运算,在这四则运算里加法和减法是一级运算(板书),乘法和除法是二级运算(板书)。

(1)请同学们从这几个数中选择三个或四个数组成一道综合算式。(可以运用小括号和中括号)。

把综合算式写在课前准备的纸条上。

(2)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六道算式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把这六道综合算式分分类。(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从左往右先算二级运算先算小括号里的。

(5)集体订正。

3、小结揭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那你觉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强调运算顺序)。

4、复习简便计算:

(1)出示(8.11.3+8.13.7)5(也是黑板上的最后一道算式)。

(2)先让同学自己完成,比一比谁做的最快。

(3)集体汇报:请做的快的同学来介绍方法。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认真审题,灵活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5、练习:

7.8+4.3-6.4+1.71.22.70.54.8。

(2.5-2.50.6)418-3(2-0.8)。

一组一题做在练习纸上,投影仪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习: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有点累了吧?下面我们来做一做身体健康操。

第一节:小嘴巴说一说。

请你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3.6[(1.2+0.5)5]。

0.750.30.5-3.2。

7-0.5+14+0.83。

3.60.4-1.25。

第二节:小眼睛找一找。

下面的计算对吗?

0.2540.254。

=11。

=1。

7.40.65+10.5。

=0.481+10.5。

=10.981。

第三节:小手做一做。

1、从21.3与8.75的和里减去0.75,结果是多少?

2、16除以2的商加上3.5。和是多少?

第四节:小脑袋估一估。

一块梯形的土地(如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说说大约是几十平方米,再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三、走进生活,拓展练习。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生活看一看。

五一长假就要到了,我们作为家里的小主人该去超市选购一些食物用来招待客人了。

今天妈妈给了你们每人50元钱,你们来到了超市,你们准备选购哪些食物呢?把你的购物清单写在练习纸上。(出示食物的图片和单价)。

我们比比谁是最棒的小当家!

《小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2.说说上面三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教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来研究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简评:通过复习旧知识,使学生意识到这节课新知识的学习与原来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帮助学生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增加篮球价格:35元/个,足球价格:63元/个)。

课件出示问题1:王老师用200元买了3个篮球和1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教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鼓励学生尽量写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综合算式(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

学生1:200-(35×3+63)。

=200-(105+63)。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1:因为要算还剩多少钱,就应先算出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也就是3个篮球的钱和1个足球的钱,再从200元里减去一共用去的钱。

学生2:我们也可以从200元里面依次减去买两种球各用去的钱,也得到还剩多少钱。

教师:大家非常能干,一个数学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咱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样解决。

(课件出示问题2:方方用20元买了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钱?)。

教师:讨论讨论我们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解答。

学生1:我们先算出方方买3支钢笔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3.5×3=10.5(元),再算买两种文具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10.5+6.3=16.8(元),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钱,算式是20-16.8=3.2(元)。

(教师板书出3个算式)。

学生2:我们写的是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2:我们是从20元里依次减去方方买两种文具分别用的钱。

教师:那你们在计算的时候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3: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学生3:我们也是写的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3:我们先算出方方一共应付的钱,再算出剩下多少钱?

教师:你为什么要加这个括号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因为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如果不加这个括号,计算了乘法以后,就应该计算减法,要使这个运算顺序由先减后加改变成先加后减,就要加上括号。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这样规定的`,我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应该这样。

教师:也就是说加上这个小括号是为了改变运算顺序。在计算的时候,也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学生2: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教师:请你们选择一个综合算式,按照刚才讨论的运算顺序算出结果,看看结果是不是和分步解答的结果一样。

学生算出结果后,与分步解答的结果进行比较,证实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

教师:现在请大家把这4个综合算式进行比较,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200-(35×3+63)(2)200-35×3-63=200-(105+63)=200-105-63=200-168=95-63=32(元)=32(元)(3)20-(3.5×3+6.3)(4)20-3.5×3-6.3=20-(10.5+6.3)=20-10.5-6.3=20-16.8=9.5-6.3=3.2(元)=3.2(元)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学生1:(1)和(2)这两个算式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而(3)和(4)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学生2:我发现(1)和(3)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括号里的,后算括号外面的。(2)和(4)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学生3:我觉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教师: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板书)。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下面的算式中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算哪一步?

38.4÷6+4.8×227.5-(6.2-2.1÷3)。

学生说运算顺序后,再请学生算出答案。

简评:本教学环节在情景图中增加了用整数作条件的数据信息,让学生先解决整数作条件的问题,再解决小数作条件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所列出的整数算式和小数算式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另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解答同一个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从刚才我们的研究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和像这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

学生:我想应该是一样的。

学生:这道题应先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除法。

教师:那你们能把这道题计算出来吗?

学生:能!

教师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为了便于检查和验算,在草稿本上应把同一题的竖式写在一起。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计算结果一定要正确。

简评:由于有了例1的学习基础,在本教学环节中放手让学生把例1抽象出的结论。

应用到“试一试”的学习中,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同时也注意了对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三、课堂小结。

教师:说说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略。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1,3,5题。

《小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数学教案-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难点:弄清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多媒体。

a、准备题:

19×(935-875÷25)[51÷(120-103)+24]×64。

1、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

2、让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b、导入新课:

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c、讲授新课:

例3:4.38÷(36.94+34.3×0.2)。

提问:1、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4.38÷(36.94+34.3×0.2)。

=4.38÷(36.94+6.86)。

=4.38÷43.8。

=0.1。

例4:[(5.84-3.9)÷0.4+0.15]×0.92。

提问: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独立完成。校对。

3、做错的说一说错的原因。

[(5.84-3.9)÷0.4+0.15]×0.92。

=[1.94÷0.4+0.15]×0.92。

=[4.85+0.15]×0.92。

=5×0.92。

=4.6。

d、巩固练习:

1.8×(1.4-0.26÷2)[7.6-5×(0.3+0.9)]÷10。

1、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抽两名学生板演。

e、课堂小结:

在既有中括号,又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再什么?

f、布置作业:

p-52第一题、第二题和第三题。

《小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2)能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培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习惯。

重点、难点: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备注。

1、判断下列分数中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把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

1/83/44/57/259/122/3。

1/68/157/167/3312/159/13。

2、把下面各小数化成分数:

0.010.750.969.8。

2.053.132.223.375。

2、出示例1。

计算1又3/4-.045+3又2/5。

(1)尝试(用两种方法计算)。

(2)投影片反馈。

1又3/4-0.45+3又2/5。

=1又3/4-9/20+3又2/5小数化分数。

=1又15/20-9/20+3又8/20通分。

=4又14/20计算。

=4又7/10约分。

解法2: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1又3/4-0.45+3又2/5。

=1.75-0.45+3.4分数化小数。

=4.7。

(3)讨论比较后教师。

a、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往往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b、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当分数能化有限小数时,通常是:

教学过程。

备注。

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方便。

(4)巩固。

0.38+3.59-1又2/53又7/20-1又9/10+2.415。

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遇到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又怎么办呢?

3、出示例2。

计算3又5/6+4.25-2又5/8。

(1)审题:确定采用什么方法计算?

(2)试做。

(3)投影反馈。

小数化分数做:

3又5//6+4.25-2又5/8。

=3又5/6+4又1/4-2又5/8。

=3又20/24+4又6/24-2又15/24。

=5又11/24。

(4)讨论后: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分数不能化有限小数时,要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5)巩固练习。

4.2+2又1/6-3.152又2/3-0.75+1又1/2。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时要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情况,先判断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如果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通常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如果分数不能化有限小数的,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这样才能使计算既正确有迅速。

1、判断。

下列过题怎样计算正确又迅速:为什么?(化分数做还是化小数做)。

0.2+1/4-0.39.8-1又5/16+1又7/24。

3/7+0.25-2/312+4.375-6又5/12。

2又4/5+78.02―70又3/85/6―0.42+1又1/4。

2、练一练:

2又1/3-(0.75+7/10)。

3、投影反馈。

学生都能掌握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但在实际计算练习中,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还有部分学生不够,对学生出现的这种情况今后还要多提醒和训练。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在第一、三单元的基础上,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在学习小数的乘除法的时候,大多数同学掌握较好,但是让我头疼的是有大部分同学经常有出错的现象,不是方法没有掌握,而是计算的粗心,要不就是计算时的乘法口诀弄错,要不就是小数点的位置弄错了,当然还有的学生抄写题的时候把数字写错。每当你提醒他的时候,他马上醒悟过来。想来想去,还是学生的计算能力的问题,计算不扎实和粗心大意的毛病,需要我们去加强训练和纠正。而四则混合运算在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提高计算准确率,就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的氛围。

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我的设计想法是:

1、 引导学生回顾旧有知识,而且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形成,并且在新知感受的环节中,我将例题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认识问题明确知识的要点,真正地让学生体现知识的形成。

2、 将学生的错误案例作为新的教学资源。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错误让学生找错改正,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同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全面参与的程度,在指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打草稿和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同时巧用口诀、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方法。但是,课堂上也出现了自己倍感欠缺的环节,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练习量的不够。

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是对于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的了解不够,反馈中的问题过多,过繁,还不够简练精辟。

2、是学生的基本的计算能力还没有形成,使得课堂练习的节奏不快。

总之,无论这节教学内容的优势,还是不足,它将成为我今后课堂数学中最为宝贵的经验积累。

《混合运算》评课稿

高老师这节课通过算24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知学习过程中充分让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理解运算顺序。先让学生通过类推,联系例题中的数量关系,自主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通过例题的变式,让学生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最后通过“试一试”的教学,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全班讨论,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和书写规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便水到渠成了。

三步混合运算的学习是在两步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既是进一步发展学生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需要。高雅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过程流畅,较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新教材没有单独编排应用题,除了有侧重地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外,大部分解决问题的教学结合在其他内容的学习中进行,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注重“算”与“用”的结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课教学对此做了整体思考:

第一,在新课导入中创设了老师到商店买棋的情境,让学生为老师设计买棋方案并列出算式,既复习旧知,又有机引入新课。

第二,在理解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反复联系例题和变式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境真正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

第三,在巩固练习中利用课本上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新知。这样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算”与“用”和谐交融。

1、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对数学算式的表述准确到位,比如说:“3乘12的积加4乘15的积,和是多少?”

2、教学层次比较清晰。从例题的讲解到口答计算过程、试一试、说运算顺序、改错。

3、教学过程中能够注意及时小结。

1、教学节奏还应该快一些,学生练习量不够,书后练习十一1~4题没有时间处理。

2、安排时间让学生计算本节课所学的算式,并且在讲评中纠正学生的错误。

《混合运算》评课稿

1、注重对数量关系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3副中国象棋的钱+4副围棋的钱=一共的钱”。

2、注重运用比较的方法,优化“12×3+15×4=”的计算过程。

1、对教材的处理还可以再细致一些,讲完例题后,出示“试一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少同学由于受到例题的影响,仍然是先算两边,再算中间。出现了“卡壳”的情况,应想办法处理一下,衔接好。

2、应该更多地结合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算理和运算顺序,比如例题为什么先算乘法后算加法,如果先算加法后算乘法行不行?然后再及时小结运算顺序,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3、巩固练习部分的4道计算题可以逐一出示,练完讲评、订正完再练,效果会好一些。

4、可以省去学生板书环节,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课堂练习效果会好一些。还可以展示错误的习题,让同学们共同分析错误原因,避免再出现类似错误。

四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单元,教材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教学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教材上的4个例题教学主要是梳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在整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教材中4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顺序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分析、解决问题。应该说关于四则计算的顺序,总结起来就三句话: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加减乘除混合的时候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小括号的时候先算小括号内的。教学时结合问题的解决,运算顺序的理解比较顺利。而例题中的问题解决难度也不是很高,一般学生都能列式解决。

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学生很容易把以下几种题目的计算顺序搞错:如20—10+5,学生很容易先算了后面的加法,再算减法。老师要用比喻手法跟学生说,它们是加号和减号是同年同月生人,谁也大不过谁,所以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算。同样:45÷3×3,学生也很容易先做了乘法,再做除法,在这里,也要跟学生强调,乘除都是同级运算,谁也大不过谁,所以也按从左往右的顺序算。

《小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加减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小数加减法》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竖式计算。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其竖式计算的讲解,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知识迁移,但是对于本节课中小数末尾的0是否可以舍去以及小数的位数不同如何计算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加减计算的计算方法,会通过竖式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过程中,提升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加减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利用教科书中的克隆牛的情景引入课题能够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有利于顺利展开后续的教学。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这时有可能有学生出现对于竖式计算最后得到的0.80中最后一个0的问题,我将着重提点:这个0是否可以去掉?根据学生之前对于小数的理解能够发现这个0可以去掉,我也会明确这一点。

在我与学生共同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之后我将把第二个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解决,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这个问题,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列竖式解决这个问题。

在规定时间结束后我还是同样请小组代表上讲台进行板演,这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我便再提出一个问题:你会计算1、3—1、25吗?对于同样是小数的减法学生能够立刻投入到问题解决中,但是这个问题有一个难点困扰学生,我便对其进行提问:小数的位数不同,应该怎样计算呢?在这里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便是将小数都右对齐进行计算从而无法得到结果,故而我将明确提出:先对齐数位,再计算。

将以上问题都解决之后我将组织全班学生一起思考: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请学生们积极发言,总结本节课所学重难点内容。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出示教材中自主练习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的问题如:小数的小数部分最后有0可以舍去,小数进行竖式计算时要先对齐数位,再计算。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尝试在生活中利用本节课所学的小数加减法。

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和家长购物之后进行价格的计算,将数学真正带入到生活中。

《混合运算》评课稿

四则运算例1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答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教学中教师充分地运用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进行思考,自主地去解决问题。

2、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你是怎样想的,这样学生就会在分析数量关系、说解决问题思路的交流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和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列的算式的意义,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让学生切实从中感悟到先乘除、后加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就是说老师注意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分析方法,让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说思路的基础上,说出算式的意义,通过说每步算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来理解四则运算顺序。

4、教师在通过连续解决几个实际问题理解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又出了四道含有两级运算的试题,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对一般算式的理解,切实体会到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1、出示应用题后,应注意学生用另种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2、练习题型设计还可以丰富一些,练习时间较少。

3、应充分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掌握三个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

1.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

用口算卡片依次出示练习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

1.口算。

5.2+2.83.63+6.370、72+0.283.4+2.6。

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复习加法运算定律。

(1)口算2.2+3.3=?3.3+2.2=?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

(2)卡片(2.6+3.9)+6.1=?2.6+(3.9+6.1)=?

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

追问:以前学习的这两个运算定律中,加数的范围是什么数?

3.做教材有关复习题。(卡片出示)。

指名两人小黑板计算,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卡片出示:加减混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1.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1)说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

(2)出示例6。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教师板书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组织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学生练习。两人板演,评讲时提问:你能把做题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吗?。

(2)追问:谁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

4.教学加法简便运算。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有一些必须的支出。老师家在八月份就有很多支出,我把它编成了一道应用题,请大家帮我算一算。

(2)出示题目:

老师家在八月份支出水费21.37元,电费75.6元,物业管理费78.63元,共支出多少元?(小黑板)。

(3)学生读题后提问:你发现这些数字都是些什么数?

你会列出算式吗?(21.37+75.6+78.63)。

(4)学生独立试做,老师巡视,发现不同算法的学生请他板演。(可能)。

a、21.37+75.6+78.63b、21.37+75.6+78.63=175.6(元)。

c、21.37+75.6+78.63。

=(21.37+78.63)+75.6。

=100+75.6。

=175.6(元)。

(5)学生讨论: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为什么?应运了什么运算定律?

小组交流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第三种算法比较简便,利用整数加减法中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第三种方法简便,可以直接口算。)。

教师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当我们拿到一道题目时,首先要观察题目,看能不能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然后再下笔做题。

(6)完成例7请一名学生板演,评讲时突出:利用结合律先算的一定要加括号。

(7)完成做一做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简便计算的。

1.做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做在书上。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

2.做练习四第4题前两题。

板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分析练习四第5题。

读题。提问:这道题要分几步做?为什么要用两步解答?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四第3题前两题,第4题后两题,第5题。

例3。

方法一:483.4-(39.3+98.8)。

方法二:483.4-39.5-98.8。

方法三:483.4-98.8-39.5。

答: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本以为这是一节很平常的计算课,应该很顺利地教学,但是却给我不小的启发。

反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在备课时,我觉得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当开始引入课的时候问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你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已经回答出了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这时我就应该了解学生,看来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不是他们的难点,但是在教学中仍按照原来的设计抓住运算顺序不放了,其实在习题的处理时应不要再让学生说说每道题运算顺序了,不如让学生亲自算一下,踏踏实实的做两道题,亲自体验,练习比说说更有效。

备课时教师应该首先备学生,应该明白学生哪里不会,要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新知识的学习哪里是他们不会的地方,上课时及时调整老师讲课的重难点。

例题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较充分,一个是用全程减去第一和第二赛段的和,第二种是后三段的赛程相加,在教学中交流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道题有不同解决办法,让学生说的时候重点说思路,学生说完各自的解题思路后,再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思路的不同。

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不够清楚,心里明白但不能组织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让学生来说,不能只是老师在前面说,多给学生机会来表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